日期:2025/3/15
来源:阅读量:78
转眼已到三月中旬,很多同学都已经开启了考研数学复习的基础阶段。所谓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”,对于考研数学而言,基础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,那么这个阶段应避免哪些大坑呢?本文将为你一一排查。
一、三个小时的课就只花三个小时
上课是基础阶段很核心的一个学习途径,老师将知识点一个个讲解清楚、梳理透彻,比起自己看书那一定是事半功倍的。但是上课的时间跨度绝不仅仅只有听课时的那三个小时。正确的方式应该是:
1.针对上线下课的学生,由于课堂的沉浸感,出神的情况比较少,但要注意课前预习,提前做题,课后总结笔记、重点例题重刷,提高知识留存率;
2.针对上网课的学生,注意抓住自己的思维,不要开小差(有实验证明,盯着电子屏幕更容易思维涣散);在老师要讲例题的时候先暂停,自己把例题写一遍,再听老师讲,带着问题去听课,才能有实质性的收获。
总之,要使上课效果最大化,一定不能只听课,在听课之外要有相应动作保证听课效果。研粒教育将课前预习和检查课堂笔记写入学习计划,作为每周必做事项,就是为了保证上课效果。
二、只刷课,不做题或做综合题
有些学生会忽略基础阶段的题目训练,认为做题是强化阶段的事情,基础阶段听课、搞清楚知识点即可,其实不然。没有经过题目巩固的知识点,在脑海中的留存时间不会太长,且没有经过做题输出,很难说对于这个知识点有非常深入、透彻的理解。所以基础阶段也需要有一定量的题目训练;且训练要及时,听完课最晚次日做题,不可拖太长时间。
另外,有些学生在题册的选择上缺乏系统性,基础阶段做660题等题册,这是不合适的。660题本身有难度,属于综合题册,不适合刚开始做,否则容易在没有理解基础知识点的同时,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。基础阶段比较适合单一知识点考察的题目,如此才能起到点对点巩固的效果。研粒教育在基础阶段实施“上课+练习”模式,上午上课,下午做题,当堂讲解,且所做的题大多是考察单一知识点的基础题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课所讲内容,深入理解知识点含义。
三、觉得简单的、一听就懂的、冷门的知识点就跳过,直接做题
基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大纲上的知识点,而不是做题,做题只是巩固知识点的手段。如果基础比较好,简单知识点应注意加深理解、拓展外延,冷门知识点应注意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和应用。这个阶段切忌浮躁,在目前的考研数学命题趋势下,仅仅依靠“套路”、“题型”、“堆题量”已经难以达到高分,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才是最核心的能力。
四、遇到问题先放着,导致堆积问题过多
基础阶段的问题不同于后期,后期的问题一般比较具体,是针对某个题目而言的;而基础阶段一般是针对知识点本身的理解存在偏差,或者基本方法的使用没理解原理,这种问题是更为重要的,解决了就一通百通,不解决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和解题。
所以大家在基础阶段学习中遇到的问题,不管多小,一定要搞清楚,似是而非就是自我糊弄。如果没有固定的答疑老师,可以去网上查找、求助,或者借用人工智能,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甄别一下回答的准确度和可信度;如果有固定的答疑老师,那就大胆去问吧!研粒教育有全职学科老师坐班答疑,答疑的时效性和可信度是非常高的,并且每个学生配备答疑记录本,将平时的疑问记录下来,在后期作为学习的绝佳资料,加深理解。
五、基础阶段战线拉得太长
因为基础阶段的重要性经常被强调,所以部分学生抱着“把基础打好一点”的心态延长基础阶段的时间。这个出发点是好的,但任何事都要讲求一个度,一个阶段用时过长的话,一来会造成知识点遗忘过多,二来容易淡化学习劲头。所以同学们需要合理规划学习任务,基础阶段以上课+1-2套题册为宜,根据学习内容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,从而决定基础阶段的时长,如果现在开始,那么建议七月份之前结束基础阶段的学习。
基础阶段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,决定了一年备考的学习基调。但大家也不要有太大压力,只要找准目标、合理规划、专心学习、认真排疑,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平稳度过,收获满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