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考研资讯 > 考研常识
官方出面,和“非全歧视”说NO!在职研未来可期!

日期:2021/9/27来源:阅读量:1184

近日,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十一督查组调查发现,一些单位的招聘公告中,明确规定某些补贴只给全日制研究生,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遭到不平等对待。还有部分企业在招聘中设置各种限制条件,把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拒之门外,人为制造就业不公平现象,既违反规定,又造成了不良示范。

“非全歧视”早已经历过一轮“社会批评—多地整改”,却仍未消失殆尽,足见有关歧视心态的惯性难除。究其根本,还是很多用人单位存在认知偏颇与观念误区,需要矫正。时至今日,不少人对“非全”研究生的印象,还是“水”、“学历含金量不足”。这其实是眼光仍停留在过去:早些年,“并轨”前的“非全”研究生,的确是部分人提升学历的快捷通道,其培养方式整体上也更为宽松。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。

早在2016年,教育部就专门印发文件表明: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,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。也就是说,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相同学校相同专业情况下,统一考试、统一试卷、统一分数线、统一培养标准、统一毕业标准,只是学习时间安排上更加灵活——一个是整块时间投入学习,一个是用工余时间完成学业,二者在招生门槛、培养标准和学历学位证书的法律效力层面已别无二致。下图是教育部文件原文。

1.jpg

图源: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

有些人认为,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过程与结果并重,“非全”研究生则只注重培养结果。这并不客观:“非全”研究生并非不注重培养过程,只是将完成学业的周期拉长了,也赋予了“过程”更多灵活性。通常而言,“非全”研究生还要付出更多精力与努力——他们毕竟是利用工余时间学习,还得兼顾工作、学业和家庭。

对“非全”研究生另眼相看,只能说明某些用人单位的认知模式与人才观念陷入了“刻舟求剑”的窠臼。社会学者兰德尔·柯林斯认为,当文凭成为就业和社会流动的“硬通货”以后,就可能异化并反过来伤害合理的社会流动。这说的是“唯学历”之弊。而“非全”歧视无疑是“唯学历”土壤上长出的畸形花朵。保障“非全”研究生享受平等就业权,还得强化对“非全”歧视类政策措施的存量清理与增量审查,用监督问责为“非全”歧视亮起红牌。

鉴于仍有一些用人单位以不了解政策、招聘岗位不适用政策、地方规定未予明确等为由,压缩“非全”研究生的就业选择空间。2020年2月,教育部等五部门在《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》中明确要求,“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,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”。从2020年国考、省考等重要公务员考试来看,均未在全日制和非全上设置障碍。

2.jpg

多部门将会加强协同,坚决执行相关政策,持续完善高质量的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培养体系,落实“非全日制”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招聘、人才选录上的平等地位。建立顺畅有序的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,对违反政策的就业限制,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,营造平等的就业环境。

说到底,没有哪家单位有权因为“非全”就将求职者拒之门外,真正该被“拒之门外”的,恰恰是“非全”歧视。向“非全”歧视说不,是各用人单位的应有自觉,也是营造公平就业空间的内置要求。

虽然对非全歧视态度的转变需要时间,但要相信阵痛与机遇并存,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,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定会得到社会的重视!

现今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就像过去的全日制专硕一样,教育地位正在逐步提高。曾经同样不被重视的专硕,现在已经成为考研的大热门,各大高校都在开设专业、增加名额,报考的比例也越来越高。

改革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,需要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起参加统考,初试试卷相同,甚至很多高校全日制与非全的复试分数线也是相同的,这足以证明国家对非全的日益重视。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,非全日制研究生必将越来越好,未来可期!

安徽跨考考研封闭集训营坐落于“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”正对面,2021年集训环境、集训服务、辅导效果再度升级,完善的安保系统、舒适的营地环境、齐全的硬件设施、便捷的交通条件、健全的配套体系、严格的管理措施,为您提供安徽省内优越的考研封闭集训学习环境,为您提供更优质的备考辅导。

如果你也有考研的想法,欢迎来咨询联系我们哦!

特色课程

热点推荐

千万别犯!考研初试的八大违规行为 2025统考硕士招生复试调剂常见问题汇总 研粒考研2025复试高分学员庆功宴圆满举行! 福海面试中面试官常问的9个问题 研粒2025考研高分喜报第二弹! 研粒2025考研高分喜报第一弹!